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

发布时间:

2020-03-20 15:49:37

类型:

篮球资讯

来源 :nba录像

前言:

“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”,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,意思是一个人要是可以发挥出自己全部的优势才能,就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完美。正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,只有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让这把刀锋利无比。而今中国篮球在选材用人方面就面临着这种问题,那就是没有因材施教并人尽其用。在发现人才、选用人才、培养人才等方面有历史性的误区。篮球的变化在最近十年可谓翻天覆地,在世界的顶级联赛上早已经掀起了新的篮球时代,在世界篮坛也是列强林立。而中国男篮从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始,就进入了极其低谷的阶段,2008年之后的两届奥运会十连败,一直到失去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门票,中国男篮所跌落的深渊似乎深不见底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1)

“小快灵”失灵之后,中国男篮进入了以高度为核心优势的时代。

在千禧年之前,中国篮球是一支以“小快灵”为主要打法特点的球队,这种打法在现在的篮球特点来说十分接近小球战术。钱澄海主教练在80年代将男篮的小快灵用到了极致,而且在刚刚进入亚洲赛场之后就取得了傲人的成绩。钱澄海之后蒋兴权指导也在90年代初沿用了小快灵的打法,但是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巩晓彬、孙军、胡卫东、宋力刚、阿的江、李春江、孙凤武、马健等组成的“投抢战队”没有打出预期的效果。他们小组赛五战连败,在排位赛中又以69-79不敌安哥拉,排在所有参赛队伍中最后一位。至此,中国男篮的小快灵打法就成为了历史,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,中国男篮就进行了一轮新的特点调整,从小快灵变成了以高度为优势的内线打法,巴特尔、王治郅还有姚明在当时成为了男篮的希望和中坚力量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2)

起于“移动长城”、败于“移动长城”!

从2000年开始,中国篮球将选用人才的标尺放在了高度上,身高成为了衡量一个年轻人适不适合打篮球的最核心特质。在当时的街头巷尾邻里乡亲们见到的时候,都会很自然的说出这么一句话:“你家孩子这么高,天生的打篮球的料啊!”这其实就说明了中国篮球进入了内线为核心的年代,一个孩子的身高就决定了他在中国篮球方面的可塑造程度。而中国男篮也确实尝到了高度优势的甜头,在巴特尔和王治郅还有姚明先后成长崛起的阶段,中国男篮拥有了第一座“移动长城”,中国高度成为了在亚洲制霸的绝对优势,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也终于一步步走向了上坡路。2000年由于姚明初出茅庐经验不足,王治郅+巴特尔+姚明仅仅帮助男篮取得了第十名的成绩;2004年姚明以成为“东方小巨人”、NBA的内线王者,姚明+巴特尔+易建联带领男篮来到世界前八;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来到了新世纪的顶峰,姚明+王治郅+易建联再次帮助中国男篮位列世界第八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3)

姚明给男篮带来的辉煌是顶峰,也是迈入深渊的开始——

以高度为男篮选材标准之后,中国男篮在巴特尔、王治郅、姚明以及易建联为核心组建的“移动长城”确实让中国篮球看到了崛起的希望,在世界赛场上能半场对轰美国梦之队、能与西半夜鏖战加时、能击败欧洲劲旅德国。姚明成长起来之后给中国男篮带来了无限的可能,同时也是中国篮球在世界篮坛的顶峰,而这也是中国男篮的发展迈入深渊的开始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4)

小结:

“高度为优势”这种理念从90年后期开始在中国篮球形成风气,在2000年至2008年这八年的时间里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成就,但是并没有取得突破。可是姚明的出现强化了大家对“高度优势”的认可,进而影响到了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方向,那就是以内为主,以高度为优势,年轻球员的身高成为了他进入篮坛的敲门砖,这种笼统的判断引发了2008年至今的发展沦陷,中国篮球进入了“身高误区”……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5)

姚明之后中国男篮痴迷于内线优势,选材进入“身高误区”!

在姚明取得成就之后,中国篮球的梯队发展就变得更加有目的性,那就是以内线的建设为主,以身材的高度作为评判一个孩子是否适合投身篮球这项运动的门槛。在姚明之后出现了很多的“下一个姚明”,诸如张兆旭、王征、李慕豪等等,其中张兆旭曾一度成为中国体育的焦点人物,因为他的身上带着太多的标签,“留美归来”、“221的身高”等等。张兆旭在2003年进入山东省体校,在2007年加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且成为队史最高球员。2010年张兆旭加入CBA上海玛吉斯,并且入选了中国男篮,他的发展步伐似乎完美的啮合中国篮球“以高度为核心”的目标。也就从张兆旭开始,中国篮球就陷入了选材的“身高误区”,但是在当时大家都以为这是发展的趋势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6)

对张兆旭和李慕豪的培养先后折戟。周琦的出现将了极致,同时也将中国男篮伤到了极致!

张兆旭进入中国男篮之后是作为未来的核心来培养的,从2010年进入男篮一队开始,张兆旭就得到了教练组的重用,在姚明2011年退役之后,身高221厘米张兆旭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。而后经历了几年的培养,张兆旭的能力依旧没有提升,最终只能放弃。与此同时“贵阳篮球天才”李慕豪的出现又引起了一段“下一个姚明”的讨论,不过身高219厘米的李慕豪很快就再次成为男篮的过客。他是有着不错的身高和运动能力,但是他除了身高之外,似乎没有任何关于篮球的技术能力,包括内线地位能力,甚至基本的投篮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7)

周琦的出现暴露出了中国篮球选材的瑕疵——

不过在“身高误区”的引导下,中国篮球还是没有放弃对高度的重视,周琦的横空出世似乎让中国的“新移动长城”有了雏形。没错,那就是以易建联+周琦+王哲林组建的中国男篮“新移动长城”又一次成为了男篮高度优势的标志。但随之而来的是2016年的奥运会五连败、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惨败,在世界杯之后,周琦的职业态度成为了一个疑问。周琦真的适合打篮球么?周琦喜欢打篮球么?周琦是因为具备哪些篮球天赋才被培养成国手的呢?其实这些疑问就是中国男篮的选材进入“身高误区”带来的问题,或许周琦根本不热衷于篮球这项运动,只不过是从身高上来看太适合打篮球,所以才被培养去打篮球!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8)

小结:

中国篮球在2010年至2019年的沦陷就是选材瑕疵导致,这就是以高度作为选人标尺带来的可能性结果。选材的“身高误区”可能使真正爱打篮球、愿意为篮球付出努力的年轻人,因为身高不够而无法进入篮坛,而身材高的看起来很有天赋,却未必真的热爱篮球,也未必适合篮球这个运动项目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9)

身高2.2米的名宿之子余嘉豪被过分关注,中国篮球选材的“高度误区”还将继续?

余嘉豪在最近是一个很有关注度的中国小球员,他目前就读于美国塞拉峡谷高中,是中国男篮名宿余乐平之子,身高2.22米,体重118公斤,是一个高大的中锋。由于他和詹姆斯的儿子布朗尼是队友,所以得到的关注和报道也相当之多。也有不少国内的媒体在用“下一个姚明”来形容余嘉豪,这种观念和形容方式,不禁让人回想到十年之前,“下一个姚明”这个词语不是中国篮球的希望,而是一段梦魇。难道选材的“高度误区”还将继续么?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10)

因为有热爱才会有未来:选材应从内在入手而非外在的高度,篮球已非巨人的游戏!

篮球是一项竞技运动,是一项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有主动性去训练、去提升、去拼搏的运动。中国篮球近十几年一直以高度为标准,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是篮球天才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。只有从一个人内心对篮球的热爱、以及愿意为篮球而拼搏的原动力去衡量,才是最明智的方式。况且现在篮球早已经不是巨人的游戏,身高的优势已经是历史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11)

CBA2019-2020赛季全明星赛的草根扣篮王矣进宏或许就是一个“身高误区”的篮球遗珠,他对篮球有着超强的热爱。并且自己将自己训练成为了弹跳过人身体素质劲爆的超级扣将,并且他的实战技术也十分强大,扣篮只不过是他被关注的闪光点,而他目前只有身高不够出众!所以,谁也不敢保证矣进宏是不是由于选材的“身高误区”而被遗落在民间的篮球天才少年,如果他能够接触职业篮球的训练,如果他能够被发现被挖掘,或许他就是男篮未来的核心。矣进宏只是一个用来说明“身高误区”是一个错误的例子,也许还有很多的“矣进宏”没有被发现,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篮球天才,只不过是身高不突出的篮球天才!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12)

总结:

中国篮球的伯乐应该及时审视自己,并且更要审时度势,在了解世界篮球变化的同时,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改变方式。选材的“高度误区”已经影响了中国篮球近十年,如果接下来依旧如此,那么中国篮球将进入一个死循环,这种循环带来的后果就是无尽的低谷深渊。“篮球天才”不是根据身高和身材就能够判断认定的,而是要集合多种因素,其中最为主要的或许是内心对篮球的热爱,而非外在的身高天赋;所谓的名宿之子是中国篮球的宝贵财富,但也别忘了草根球员也一样值得关注。

探析:男篮选材需全面衡量,勿再陷入“身高误区”而至重蹈覆辙(13)

文/体育鑫观念